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今天,无线短距通信赛道正迎来关键拐点。

我们身处家中,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各类智能设备;在办公室里,手机和平板、笔记本电脑之间便捷传输文件、高效处理文档;在工厂里,一台台机械臂相互连通,构成有机协作整体……

从我们熟悉的蓝牙、Wi-Fi、NFC到近年兴起的UWB,这种设备间的“连接”,已经无处不在,而这背后所离不开的,就是无线短距通信技术。

2019年,全球无线短距通信芯片发货量已经达到了111亿片,预计2023年将超过160亿片,在这样的出货规模下,预计2026年无线短距通信芯片的市场将超过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在激增的需求之下,我们却看到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在众多场景应用中仍存在不少痛点。

比如今天的智能汽车为了满足更好的智能座舱体验,各类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大幅增长,而这些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对于时延的要求已经来到了“百微秒”级别;工厂中的机械臂协同,对通信同步精度、可靠性的要求都显著提升。

而现有短距无线通信技术在时延、可靠性、同步精度、安全性等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场景应用的需求,这些都给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的出现提供了窗口期。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星闪联盟就成立于这样的大背景下,针对行业需求痛点提出了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简称为“星闪(SparkLink)”。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自2020年9月22日正式成立至今,星闪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激增至240余家,并且实现了芯片、模组、设备、解决方案、测试、运营和安全服务等全场景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覆盖。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目前联盟成员包括9家行业机构、12家汽车厂商、50余家芯片和模组厂商、31家应用厂商、44家ICT企业和十余所高效及科研单位。

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汽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等知名行业机构,到华为、联想、TCL、vivo、OPPO、小米这样的终端科技巨头,再到联发科、展锐等芯片厂商,可以说是全面集中了产业合力来突破行业痛点。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就在今天刚刚举办的的星闪产业峰会上,16家星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布了首批星闪商用产品路标,并计划在今年到明年四季度间正式推出星闪商用产品,这也标志着星闪商业化进程正式开启。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智东西与星闪联盟核心理事会成员及部分领导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挖掘了星闪背后的核心技术优势、星闪技术如何解决行业痛点问题以及联盟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星闪联盟理事长张晓刚

一、五大核心特性直指行业痛点,1.0标准已经完成

一项技术能否真正做起来,得到行业的认可和广泛采纳,最基本的一环,就是技术本身是否过关,能否真正解决行业痛点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汽车的“新四化”、智能穿戴及物联网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智能制造带来的海量数据通信需求,短距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正来到新的拐点。

传统技术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瓶颈,而业内对于新的优质短距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已经极为迫切。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比如在我们熟悉的车载场景中,今天的智能汽车的属性已经远超单纯的驾驶工具,一系列智能化体验升级背后,是各类电子元器件的数倍、数十倍、数百倍提升。

而这些车内通信元器件对于通信技术在时延、安全性、可靠性、抗干扰以及海量连接等方面的能力都有着极高要求。

比如车载主动降噪场景,就要求端到端时延在“百微秒”级别,而现有无线短距技术的时延在几十毫秒量级,这之间存在2-3个数量级差距,并非单纯提升现有技术性能可以很好解决的。

智能终端方面,多设备协同能力已经成为科技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多设备协同要保证多设备的高精度同步和毫秒级低时延,同时兼顾高速率大数据量的音视频传输和小数据低速率的业务控制,还要考虑多设备之间干扰规避。

这一系列复杂的要求,是传统的短距无线通信技术都无法很好胜任的。

而在如今大火的元宇宙场景中,随着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成熟,VR“上云”已经成为大趋势,有线VR开始向无线VR转变,而传统的短距无线通信技术,在传输时延、可靠性上都已无法满足VR游戏的要求,通信技术开始成为游戏体验的“瓶颈”。

这些痛点不仅存在于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当我们把目光看向产业,在智能制造转型的大背景下,工厂设备“从有线转向无线”已经成为大趋势。但现有无线短距技术在时延方面约为数十毫秒,在多节点密集组网场景下很难兼顾高速率和确定性的服务质量。

可以看到,包括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制造在内的多应用领域在低时延、高可靠、精同步、高速率、多并发、高信息安全和低功耗等方面都对无线短距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通信要求。

但传统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在速率和时延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异步和系统效率等问题也导致其无法满足相应场景的传输要求。

星闪技术在此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低时延、高并发、高可靠、抗干扰、精准同步正是星闪技术的核心优势特性。这些特性能够顺应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等产业在当下的新发展趋势。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星闪技术提供了SLB(SparkLink Basic,星闪基础接入技术)和SLE(Sparklink Low Energy,星闪低功耗接入技术)两种无线通信接口。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SLB接口主要负责高速率、高质量连接,更多应用于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等场景中,而SLE接口更适合低功耗轻量级连接,如各类智能穿戴产品都是很好的适用对象。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从特性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SLB模式可以支持900Mbps峰值传输速率、20微秒的空口时延,1微秒以内的同步精度,以及4096用户的接入,具备极强的应用适配性。

SLE模式可以支持12Mbps峰值速率、双向空口时延250微秒、256用户接入,以及2mA以内的电流,可以说在功耗远低于传统短距无线通信技术的前提下,在性能上也实现了翻倍式提升。

并且令人兴奋的是,经过星闪联盟200多家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星闪1.0系列标准已于2021年底制定完成,1.0标准构建了基于星闪接入层、基础服务层和基础应用层在内的核心端到端架构,相关产品已进入实际量产研发。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而今天,星闪技术商业化进程,已经正式开启。

二、瞄准“人车家厂”四大场景,突破传统短距无线通信体验天花板

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星闪联盟的思路是很清晰的,星闪技术的新特性,几乎都是围绕各场景应用中的核心痛点来设计,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相比传统短距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质变”,而非单纯的参数提升。

既然是质变,那它能够带来怎样的体验提升呢?

在此次星闪峰会上,我们能够看到基于星闪技术的各类新的应用已经被激发了出来,从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终端到智能制造。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星闪技术不是一项停留在实验室中的技术,而是真正具有了极强的产业实际应用价值,已经做出了成绩。

在展区,我亲自体验了各类基于星闪1.0技术的原型验证系统,包括车载主动降噪原型系统、7.1无损环绕声场原型系统、低时延高清投屏原型系统、5G+星闪融合的电机同步控制原型系统。据了解,星闪通信芯片按计划将在2022年推出。

在智能汽车方面,这次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是由鹰驾科技和华为联合推出的星闪无线360度环视解决方案。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车身上的高清摄像头视频可以支持4路以上的高清视频传输,并且还可以将这四路视频图像进行精准的同步拼接,图像畸变也被很好地控制住了。这样的能力对于一些商务用车、特种业务车辆来说十分必要。

据了解,通过“FISA + Polar + 重传”三项技术,视频数据可以保证稳定传输,稳定性可以看齐有线系统,这在过去依赖传统无线短距通信的方案中都是无法实现的。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另外,我在展区中还看到了中汽中心和华为联合推出的星闪无线主动降噪方案, 该方案对路噪、风噪等环境干扰都会有针对性处理,而处理时延可以做到“亚毫秒”级别,这样生成的反向声音更及时,降噪效果更好。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此外,通过星闪技术,车身的各个传感器可以进行多点微秒级同步采样,从而保证噪声数据的一致性,进一步优化降噪效果。

其实除了现场展示的典型场景,车内AR/VR与云交互、车载免提通话与车载娱乐系统、无线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星闪技术都有很大发挥空间。

比如在智能汽车无线电池管理方面,现有基于CAN总线或者iso SPI总线的有线连接成熟方案,在装配效率、占用空间、重量、信号连接数量等方面都存在劣势。而星闪技术则可以实现数百节点的电芯级监控

可以预见,在智能汽车的“新四化”的大趋势下,车内感知融合、信息娱乐以及车外网联通信对于实时通信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根据预测,按照每年2000万辆的销量来算,整个市场需要10亿左右的芯片。可以说,在智能汽车领域,星闪技术有着极高的应用潜力。

这次同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面向工业智能制造场景,由中国移动、艾灵网络和华为联合推出的星闪电机无线同步控制方案。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现场,两个高速旋转的电机可以实现精准同步,并进行耦合,而这种能力在智能制造端是有大量应用需求的。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据了解,在这背后,现场总线控制终端可以以极低时延收发消息,“FISA + Polar + 冗余传输”再次发挥作用,保证稳定传输,机械臂运动控制的传输可靠性最高可以做到99.9999%。没错,是小数点后四位。

此外,基于星闪技术,机器人的协同控制也可以做到微秒级同步,单向时延压低到100-500微秒。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后续5G与星闪技术融合也是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除了智能汽车和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终端领域的各类IoT设备、可穿戴设备近年来也在迅猛发展,对短距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在这些领域,星闪技术已经可以给我们展现一些很好的解法。

这次联想和中科晶上联合推出的星闪4K高清无线投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该方案中,手机可以通过星闪技术投屏至电视,在实现4K精细画面的同时,真正实现了“所触即所得”的极低时延操控体验,这一点还是令我比较惊喜的。

在投屏的过程中,画面没有出现传统短距无线通信技术中常见的“花屏”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星闪技术可以实现超高清信号稳定传输,并且对于一些干扰也可以快速规避。

可穿戴领域,我还看到星闪技术可以实现TWS耳机与智能手机之间96KHz/32bit双声道无压缩音频传输,而且深覆盖灵敏度要优于-110dBm,这些特性在传统蓝牙连接中都是无法实现的。

在整个逛展和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的突出感受就是,星闪技术真正实现了传统短距无线通信技术无法实现的突破性体验,而突出的低延迟、高带宽、精准同步和易部署等功能令人印象深刻。

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达标后,想快速广泛应用于行业中,离不开建立完整的测试和授权体系的构建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的赋能、打通。

在这方面,星闪联盟的测试授权管理流程已初步完成建设,结合当前产业研发进展,预计2023年上半年将发布首张星闪一致性测试证书。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此外,为了推动星闪产业生态的加速孵化,星闪联盟已经完成星闪Openlab开放实验室的筹建,实验室将作为聚拢星闪产业链的上下游软硬件资源、创新研究、产品联调、技术交流和展示平台。

没有开发者,不成生态,星闪OpenLab的建立就是要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星闪生态,从而形成发展合力。

结语:星闪成无线短距通信赛道黑马

作为新一代的无线短距通信技术,星闪技术在低时延、高并发、高可靠、抗干扰、精准同步方面的特性,很好地满足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新场景应用对于通信技术的高要求,同时将应用体验推升到新高度。

未来,为了应用于更多场景、拓展更多用户、进一步提升体验,针对更多新兴业务诉求以及核心应用功能,星闪联盟也已经启动了星闪Release 2.0以及上层应用的标准化工作。

刚刚,“星闪”正式发布商业化路标,开辟无线短距通信新赛道

按照当前规划,星闪关键应用功能及星闪Release 2.0的第一阶段的标准化工作计划于2022年底发布,Release 2.0的第二阶段标准计划于2023年H2发布。

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和智能终端领域必将涌现出更多新兴应用和细分赛道,而星闪联盟与星闪技术,已然成为无线短距通信赛道的关键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