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智能驾驶应用软件部负责人宋巍:面向规模化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和软件开发|直播预告

今年3月起,地平线在智东西公开课开设「地平线自动驾驶技术专场」。目前,专场的前两讲已顺利完结,地平线自动驾驶系统架构师刘景初、地平线智能驾驶感知研发部负责人苏治中先后进行了直播讲解。两讲直播的累计收看近30000人次。

在「地平线自动驾驶技术专场」第一讲,刘景初博士以《上帝视角与想象力——自动驾驶感知的新范式 》为主题,从自动驾驶架构演化下提出的算法新需求出发,对软件2.0下新的感知范式、BEV感知的十八般武艺以及端云一体的BEV感知开发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讲解。

在「地平线自动驾驶技术专场」第二讲,苏治中老师以《面向规模化量产的自动驾驶感知研发与实践》为主题,首先对地平线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的量产实践进行讲解,然后重点解析了软硬协同的自动驾驶感知算法设计、规模化量产的挑战,以及地平线是如何从技术上做到规模化量产的“最后一公里”,并对感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通过前两场的讲解,我们对软件2.0时代自动驾驶BEV(鸟瞰)感知新范式、软硬协同的自动驾驶感知算法设计以及规模化量产面临的挑战和复杂性,有了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知道,规模化量产是检验智能驾驶产品技术领先性的首要标准。但从一颗AI芯片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再到前装量产的实现过程中,软件与硬件协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开发为例,硬件层面涉及到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GPS、IMU等多种传感器,同时多个传感器之间还要做好时间同步和多传感器的标定,以保证智能驾驶系统正常运作。有了数据,还需要整套数据⼯具体系来更好地使用数据。最后,算法才可以进行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和问题分析等工作。

而对于智能驾驶软件工程师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软件⼯程能⼒,⼜要对硬件有⼀定的理解,还要有完备的智能驾驶业务知识体系以及⼀定的算法实现能⼒。由此可见,智能驾驶应用软件的开发,是一项复杂度极高、难度极大的系统性工作。

而如何简化智能驾驶应用软件复杂的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并同时满足安全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严苛要求,将是决定其能否规模化量产的关键所在。

7月27日,「地平线自动驾驶技术专场」第三讲将开讲,由地平线智能驾驶应用软件部负责人宋巍主讲,主题为《面向规模化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和软件开发》。

宋巍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十余年专注于边缘AI应用落地。2016年加入地平线,负责智能驾驶软件研发及团队管理,先后参与地平线各代芯片研发、应用落地及车型量产相关工作;主导地平线首个智能驾驶前装量产项目软件开发。2020年获得“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

在此次专场中,宋巍老师将对智能驾驶应用软件技术,结合过往智能驾驶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痛点、实践经验,进行细致的拆解、分析;然后从软件视角阐述“软硬结合”和“软硬解耦”的意义与价值;最后,宋巍老师将对地平线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平台的研发实践进行深度讲解。

此次专场将以视频直播形式进行,包含40分钟主讲和20分钟问答。同时,针对这一讲,也组建了主讲群,届时宋巍老师将加入,欢迎感兴趣的开发者申请。

地平线智能驾驶应用软件部负责人宋巍:面向规模化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和软件开发|直播预告

专场内容

主题:面向规模化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和软件开发

提纲:
1、智能驾驶应用软件技术拆解
2、软件视角的“软硬结合”与“软硬解耦”
3、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平台
4、智能驾驶应用软件开发趋势展望

主讲人介绍

宋巍,地平线智能驾驶应用软件部负责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十余年专注于边缘AI应用落地。2016年加入地平线,负责智能驾驶软件研发及团队管理,先后参与地平线各代芯片研发、应用落地及车型量产相关工作;主导地平线首个智能驾驶前装量产项目软件开发。2020年获得“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

课程信息

直播时间:7月27日19:00
直播地点:智东西公开课知识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