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华为“城市一朵云”,从这15个城市说起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三北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1月3日报道,直到2021年的倒数第二天——12月30日,以“智变·质变”为主题的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还在珠海火热进行。

12月31日,2021年的最后一天,华为云终于完成了横跨南北的深圳、苏州、长沙、合肥、南昌、成都、青岛、贵阳、乌兰察布等15城巡回,为2021年的“巡城之旅”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覆盖15个行业客户、伙伴,政企云项目数刷新至600+……实际上,从更加直接的销售业绩来看,2021年也无疑是华为云硕果累累的一年。

据智东西统计,华为云在2021年拿下了全国最大金额的智慧城市项目,以9.74亿元深圳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项目在全国70多个亿级智慧城市项目中脱颖而出,此外还拿下多个数字政务、数字孪生城市等相关的亿级项目。推测华为云今年的业绩有望延续去年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华为云位居中国政务云基础架构市场领导者象限,蝉联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

相比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玩家,华为在2017年才正式入局云服务,并没有占据很好的先机,但华为显然在以更快的加速度迎头赶超。尽管不是创业公司,华为云却展现出比创业公司更拼的冲劲。

华为云如何在短期内快速赢得众多政企伙伴和客户?这些伙伴或客户又为什么选择华为云?借华为云的视野,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行业新机遇?沿着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的步伐,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华为云城市峰会自2019年起开始举办,目前已不仅是华为云的客户伙伴链接平台,更成为华为联合行业,用技术赋能城市和产业进化的最忠实见证。

一、一年跑15城,华为云的“城市故事”如何开始?

作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先行地,东南部发达城市依然是华为云城市峰会今年持续输出子弹的一大主战场。

2021年4月,江苏省工信厅与其签署了“数字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1月,在深圳,华为云与当地的丰图科技、万顺叫车等深圳企业签订一系列合作,在智慧城市项目的基础上,发力产业智能化。包括开头提到的9.74亿元大单也是来自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

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华为云的步伐同时向更多下沉到中、西、北部,甚至到更多二三线城市开疆扩土。

比如在5月,华为云与青岛政府和企业签署重磅项目;6月,在广西区域总部的落地,并签署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同月,与南昌市携手发布“洪城智能体”;9月,在乌兰察布大区的数据中心正式开服。在现场,这些市区的市委书记或市长这样的一把手都亲自出席,表现出极高重视度。

读懂华为“城市一朵云”,从这15个城市说起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巡回城市

一位华为云城市峰会的内部人士告诉我们,2021年通过跑了多城发现,相比于之前各大城市盛行的不同委办局自建分散的政务云,更多城市产生了“集约化”需求——在整个城市建一个统一的云。

比如,在6月,华为在湖南长沙正式对外发布升级版的政务云解决方案——“城市一朵云”;12月,在湖北襄阳共同启动汉江云暨云原生“城市一朵云”;就在12月28日,获得23届高交会“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项的武汉,就是凭借与华为云合作的全国第一朵城市云摘得桂冠。

“全市一朵云”采用“一主多辅”的整体架构,多云融合,构建了技术先进、资源共享、弹性扩展、响应高效的新一代政务云服务。

读懂华为“城市一朵云”,从这15个城市说起

以长沙“城市一朵云”为例,它就是首次在全国采用“政务云+公有云”模式作支撑,能够支持百倍流量高峰压力下的多种不同委办部门分管的应用。比如5月长沙APP举办的“数字人民币 幸福新长沙”红包活动,承载在长沙政务云上的注册用户超30万,参与人数达到了132万,依然保证了流畅体验。

而在长沙最年轻的城区望城,基于华为自研鲲鹏架构的鲲鹏云平台也已上线一年多,截至5月已归集数据2.35亿条,完成10个委办局业务上云,部署了智慧交运、智慧政务、智慧园区等42个业务系统。

读懂华为“城市一朵云”,从这15个城市说起

一方面,大城市对“集约化”建设需求更高,另一方面,各地也在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比如南昌上线的“洪城智能体”,目前已上线“舒心停车”、“先看病后付费”、“南昌交通不限行”等多种应用,一改过去各个单位间流程独立、数据割裂,解决了办理环节多、历时长、市民企业急的局面。

这些城市正在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过去,他们只是利用技术将数据收上来,现在则能真正把数据用起来,真正打通城市的管理的末梢神经系统。不管是城管人员,还是警察,或是社区工作人员,都能在平时的管理中用起这些数据。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城市一朵云”、“城市智能体”更多属于“善政惠民”范畴,那么下面要说到的就是另一个维度——兴业——华为云在城市峰会中传出的又一新故事。

实际上,在“十四五”规划更强调技术融入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赋能行业”正成为华为云新的增长曲线,这从华为云2021年的城市峰会成果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就在刚过去没多久的11月安徽城市峰会上,华为与世界第二大水泥提供商海螺集团签署合作,推出生产优化及管控数据应用平台项目。华为云为海螺水泥提供的RTO实时优化系统,基于过去的历史数据作为驱动,构建质量、产量、能耗的AI模型,每5分钟推荐一次优化参数给生产系统,将专家经验转化为AI的算法约束,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读懂华为“城市一朵云”,从这15个城市说起

除此之外,华为云的产业云服务也落地苏州、深圳、长沙等多个城市。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我们,各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色产业,华为云团队会在城市峰会前做充分调研,从而根据城市产业特色向其开放自身技术和转型能力。

总的来看,仅仅一年时间里,华为云的行业“会师”已覆盖了从南至北的15座城市,尽管步履匆匆,但已经传出一个个关于“城市一朵云”、“精细化治理”、“赋能行业”、“产业云”的热腾腾故事,让一个个智慧城市项目中标文件上过亿元的金额数字有了生动形象的注脚。

从这一场场观点交锋、硕果累累的城市峰会来看,华为云在踩准政企数字化转型市场节拍的同时,也通过一个个业界交流的舞台,让这些智慧城市的新趋势、新特点更加显性。

读懂华为“城市一朵云”,从这15个城市说起

二、城市进化新阶段,云巨头纷纷下场圈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此前的“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以安防为主的超大项目告一段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成为“十四五”期间的新使命。同时,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之下,内外部环境都激烈变化,这也促成我们的城市、产业需要具备更加敏捷、灵活的应变能力。

实际上,自2012年开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起,我国已经逐渐为政务数字化打下基础。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个委办部门自建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孤岛”的问题严峻。数据割裂、业务不打通,民众、企业和办事员在业务中都难免费时费力。

2020年爆发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一“数据孤岛”问题更加显性化,因为各种线上办事、跨部门审核的需求涌现出来,这就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后疫情时代,这种在线需求的常态化也使得“上云用数赋智”成为政企主体的迫切需求。

这是一个有着万亿级“蛋糕”的市场,包括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在内的各大云服务厂商已经快速行动起来。不同于这一行业中的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通讯出身的华为拥有不一样的To B基因。

一位华为云城市峰会的内部人士告诉我们,华为对城市市场非常重视,本身具有城市业务基因——在云服务之前,华为的运营商、ICT基础设施等已经服务很多城市的政务云客户。“所以当这些客户有需求上公有云,或者说上混合云,华为由于对政企痛点、流程、机制、模式客户更加了解,就更容易获得信任。”

华为云BU成立于2017年,这一时间在云计算圈内来看并不算早,要知道阿里云在2009年就成立。尽管不是做云服务最早的玩家,但华为云近年来以迅猛地增速,已跃居全球五朵云之一,并成为很多政务云客户的首选。

在当下最热门的政务云方面,国际数据公司IDC 2020年发布的《中国政务云基础架构市场厂商评估MarketScape报告》显示,华为云再次位居中国政务云基础架构市场领导者象限,蝉联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

可以印证华为云在政企市场这一地位的依据有不少,包括项目成果、客户、伙伴、技术专利、行业标准参与度等,而2021年这场穿越15城的华为云城市峰会无疑是一个最佳参照载体。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以「智变·质变」为主题,这似乎在向行业输出一个斩钉截铁的判断,那就是新的智能化技术正在驱动城市进化的“质变”,就从2021年开始。

三、15城齐站台、600+项目落地,华为云凭什么?

近几年,华为政务云服务的客户正在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华为云政务云客户达到600多家,包括国家级项目38个,省/市直辖市项目40个,市县政府和委办局项目530多个,数量增加了260%。

除了政务云,在中国互联网企业TOP50中近80%都选择了华为云,此外,华为云还服务了200多家金融机构、30多家TOP汽车企业。根据Gartner2020年研究,华为云是IaaS市场增速最快的云,已经成长为中国第二、全球Top5的云服务提供商。

为什么这些客户和合作伙伴会纷纷选择华为云?

“云原生+分布式”,是我们在与多位智慧城市业内人士探讨后,得到的答案之一。

简单来说,云原生是一种基于分布式部署、统一运管的云计算技术体系。华为云深耕云原生技术多年,在今年全联接大会期间推出了首个分布式云原生产品——华为云UCS(Ubiquitous Cloud-Native Service),以让企业使用云原生应用时感受不到地域限制、跨云限制和流量限制,实现快速部署、秒级扩容、不停机交付等。

云原生自2009年由Netflix等厂商提出以来逐渐发展壮大。作为云原生的倡导者和领跑者,华为在2020年提出云原生2.0,推进企业智能升级“IN Cloud”新阶段。具体来说,华为云原生主张的2.0具有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等几大特征:

资源高效,华为云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理念,支持多元算力,基于华为云擎天架构的软硬协同能力、多云治理和边云协同,打造高效、高可靠的分布式泛在计算平台,并支持一键式部署、可感知应用的智能化调度、全方位监控与运维能力。

应用敏捷,华为云DevCloud支持全流程DevSecOps,3种开发模式覆盖7大开发场景,实现10倍效率提升,让应用开发更敏捷。华为云能实现传统应用和云原生应用并存、协同。

业务智能,华为云通过FusionInsight及数据使能服务DAYU、GaussDB数据库,实现云原生的数据使能,助力企业把数据资源加工为数据资产。云原生加持的知识计算解决方案和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加速行业AI落地。

此外,华为在企业安全方面有近30年的技术积累,能为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安全合规能力经验以及安全治理体系等全方位的安全服务。

从政企云客户角度来看,他们大多拥有最专业的智慧城市专家团队,更看重的恰恰是技术方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应对新需求对应的快速创新能力。

因此从更深层次来看,更多政企客户看中的是华为云的全栈技术创新力,即:在芯片、硬件、基础设施、云服务、应用平台等方面进行全面技术创新。这对于更重视政企云安全稳定性的客户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

读懂华为“城市一朵云”,从这15个城市说起

▲华为云全栈技术创新能力

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龙介绍,之所以与华为云建立的长期稳定合作,一方面是基于华为云在深圳重大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其提供的联合方案创新性以及国产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比例。“至少它不会把我的数据传给别人,不会隔三岔五随便宕机,之后还能提供AI增值能力。”一位政企级客户向我们言简意赅地道出其需求。

当下,AI成为云服务的一大关键驱动因素,从前文中我们看到的数字化落地案例中,几乎无一不渗透着AI技术。对此,华为云具备昇腾AI全栈技术,包括硬件、AI算子开发、AI模型开发和AI应用开发四大层面。

读懂华为“城市一朵云”,从这15个城市说起

▲华为云昇腾AI全栈技术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是华为云能够获得政企云客户青睐的另一大原因。据我们得知,华为云在各个地区都设有代表处,由咨询部门辅助客户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下面涉及到的基础设施、SaaS、应用等多个方面,则由办事处拉通华为内部各个部门,以及联合外部的合作伙伴,一同服务客户。

2021年对于华为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在内外环境压力下,尽管华为力保运营商业务稳定,终端业务快速发展新产业,但根据最新官方数据,2021年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4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8.9%。

在这种背景下,政企业务板块无疑成为华为进行“广积粮”的一大战略业务。这是华为云的主场,但华为云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整个集团层面组织、领导、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2021年,华为陆续成立了煤炭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慧公路军团等几大军团。行业军团从各个BG中抽取最精锐的精兵强将,并独立平行于它们,整合云、网、智等多种纵向能力横向精准打击行业,关注领域无疑都是华为云落地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的要塞,可见其对城市业务的重视。

2022年,随着集团层面提供作战配合,华为云政企云和产业云有望在此前的技术和推广基础上实现新的增长。

结语:华为云领跑城市进化新阶段

走过“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看到国家在政策上加大了对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建设的鼓励。从云计算产业来看,包括华为云等在内的多个科技企业都在将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入社会治理、实体经济之中,双向奔赴。

从我国智慧城市十年发展历程来看,一个更加集约化,同时更注重社会精细化治理的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正在到来。背后,以华为云为代表的长跑性玩家正促进各个城市、部门的数据实现打通,从而在技术驱动下发挥更加大的价值,以实现“善政惠民兴业”这一最朴实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