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内最硬核AI盛会:三大图灵奖得主齐聚,见证大模型里程碑!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心缘
编辑 | 漠影

最近,“AI内行顶级盛会”北京智源大会相当火。

AI学术大牛、企业高管、开发者、工程师……都在朋友圈热转,为即将自6月1日起连办三天的第三届北京智源大会刷足了存在感。

一看议程,我的期待值瞬间拉满。

学术嘉宾阵容太强大!三位图灵奖得主,横跨深度学习、体系架构、类脑智能三大前沿领域;国内外顶尖AI学术大牛,知名企业的AI研究领袖,将同台分享最新的AI研究进展与应用方法论。

不仅如此,3天30+专题论坛,包括视觉大模型、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AI系统、认知神经基础、AI制药……全是当前最受关注的AI研究议题,而且200多位演讲者都是业界AI科研翘楚。

还有今年3月推出的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仅仅时隔两个多月,2.0版本就要在这次大会上发布了。

而且智东西获悉,悟道2.0将刷新世界记录!

这场大会为什么在AI学术圈、AI产业界这么火?智源大会将有哪些惊喜发布?参会者能从大会中收获什么?

近日,通过独家对话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副院长曹岗、副院长刘江,我们了解到这场颇受瞩目的AI内行盛会背后,智源学者们的用心之深。

一、这场AI内行盛会,为什么超值?

“一年之内,中国的AI大会,如果选一个最不能错过的,一定是智源大会。”

聊到参会者能有多大收获时,智源研究院副院长刘江对智源大会的信心溢于言表。这份自信的底气,从智源大会的日程便可见一斑,你很难再想到一个AI大会,能有如此全面而前沿的专题设置、如此庞大而顶尖的嘉宾阵容。

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同样对智源大会寄予相当高的期望。作为计算机领域横跨产学研投四界的风云人物,他正与近百位在AI领域极具才能的智源学者们一起,雄心勃勃地想要营造全球最佳的AI学术和技术创新生态。

2018年11月成立的智源研究院,是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推动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背负着支持科学家勇闯AI科技前沿“无人区”的使命。这里聚集了AI各重大研究方向最出色的科学家们,是国内AI原始创新的策源地。

深知单枪匹马难以攻克科学堡垒,智源学者们非常重视学术交流。每周,他们都会聚在一起,通过思想交锋碰撞出新的启发。

智源大会则更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的疆域,被塑造成一场聚合全球一流AI学者前沿思想、连接世界AI产业与学术资源的尖端科研盛宴

这些年,随着AI爆红,国内外许多以AI为主题的大会都办得如火如荼,相当热闹。但智源大会不那么图热闹,智源研究院副院长曹岗说,这场大会更聚焦两个词:“最综合”、“最前沿”

一方面,AI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方向,既要顶天,看向世界前沿,又要立地,满足产业刚需。

CVPR、NIPS等纯学术会议主题过于聚焦,专业门槛高,其他AI细分领域的学者或工程师未必听得进去。相比之下,智源大会的议题范围非常丰富,从AI基础研究、跨界融合到产业应用,给学者、工程师、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换和活跃想法的平台。

揭秘国内最硬核AI盛会:三大图灵奖得主齐聚,见证大模型里程碑!▲2021北京智源大会的专题论坛覆盖主题

另一方面,相比听已经熟知的科普内容,AI学者更期待有一场大会,能让自己带着问题而来,带着灵感离开。

“我们很多分论坛比一些AI大会主论坛质量更高。为什么?”刘江说,“因为我们是学者在做。”

这场AI盛会之所以能聚集如此多学术大神,得益于充分利用了智源学者的资源。

仅是主席阵容,已经足以体现智源大会的专业水准。大会主席,是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智源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程序主席,是智源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智源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唐杰。

揭秘国内最硬核AI盛会:三大图灵奖得主齐聚,见证大模型里程碑!▲2021北京智源大会的大会主席和程序主席

数月前的筹备过程,令张宏江印象深刻。为了做到演讲质量最高,深耕于各类AI细分领域、了解前沿动态的智源学者们,一起经过多番热烈讨论,筛选出最有价值的AI研究问题。

在此基础上,智源大会采用“内行荣誉邀请制”,即由内行来举荐和邀请内行,由智源学者出面,请全球相应领域最活跃、最拔尖的专家做演讲,以期参会者收益最大化。

作为理事长,张宏江事必躬亲,从写邀请信到邀请嘉宾凡事亲力亲为,只为确保智源大会,是一场“真正能帮你指明方向的AI内行的大会”。

二、AI进入大系统阶段,未来是智力供应时代

智源大会着眼于探讨未成定论的,或者非常重要但尚未实现重大突破的领域。相对来说,已经在工程化应用方面较为成熟的领域,不再是智源大会核心关注的范畴。

因此,历届智源大会在专题设置方面的变化,可以反映出AI学术研究的发展进程。

例如相比前两届大会,第三届智源大会不再设置AI医疗、AI防疫专题,而将关注焦点转向AI赋能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的大健康范畴。科学智能也是此次大会新增的专题,更聚焦于如何将AI应用在分子模拟等科学研究中。

张宏江举例说,他非常喜欢认知神经基础专题论坛,在这场由神经网络研究教父级人物开场的分会场中,7位发言人分别来自5个国家,充分体现了“国际性”。

此外,智源大会还特别设置青源学术年会,让30岁左右的智源青年科学家聚在一起,分享研究进展和科研技能提升的方法论。

当然,最受期待的,无疑是大模型

今年3月20日,智源研究院推出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系统——悟道1.0。就在下周,升级版的悟道2.0将在智源大会上重磅发布。

这一项目的启动,要追溯到2020年6月。当时OpenAI拥有1750亿个参数的超大规模语言模型GPT-3横空出世,火速红遍全球AI圈。

“GPT-3的诞生,标志着AI已经从过去15年发展中的算法突破,进入大系统的突破。”张宏江说。

在他看来,这个系统不是像AlphaGo、AlphaFold这样基于一个核心算法的小系统,而是把最核心的算法加上大数据、大算力,这三者已变得不可分离。

大模型,将成为一个AI未来平台的起点。

“如果你看过一本书叫做《The Big Switch》,它讲到一个历史,100年前美国建工厂时,最快工业化都要自己弄风车、自己买蒸汽发电机。然后到30年代,这个东西全部被拆掉,接电线就行。”张宏江描述道,“大模型基本就这么厉害,相当于一个巨型的发电厂。”

智力厂。”刘江补充了一个新词汇,“运营商中,国家电网是电力运营商,现在有云计算,中国移动等是通信运营商,未来往下演进,应该会出现一批公司是智力运营商。

预见到大模型的里程碑意义后,智源的核心成员迅速做了一番研究,判断这对中国AI产业至关重要。经过与产学政多方交流,智源随即做出决策并组建团队,专攻大模型。

但研发大模型,不是拍脑袋决定就能做成的事。

成千上万亿的参数量,意味着消耗的算力是空前的。以GPT-3为例,仅是训练费用已经高达1200万美元。此外,足质足量的数据、算法根基深厚的学者,都是研发大模型的必备条件。

将这些资源聚合,恰恰是智源的能力所在,这也是为什么智源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即高效研发出了悟道模型。在下周的大会上,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论坛还将特别围绕“GPT-n需要什么样的智能计算系统?”展开圆桌讨论。

悟道不是发布后就被束之高阁的示范工程,而是切实能落地应用的成果。张宏江透露说,悟道的API将是开源的。

三、精准支持科研创业,解局顶尖人才缺口

今年5月10日,全球1000名顶尖计算机学者榜单Guild2Research更新,张宏江蝉联大陆第一。

该榜单对全球超过6000名科学家的Google Scholar H-index指标进行计算,也综合了DBLP和引用值,得出综合学术实力的排名。最新榜单中,中国学者上榜人数从去年的45人增至53人,比重大幅上升。但相比足足614名的美国科学家上榜人数,我们与美国的差距还很明显。

与此同时,榜单排位的变化也反映出另一个现象。2018、2019、2020、2021……四年时间一晃而过,张宏江已经有十余年没有参与学术活动了,在全球学者的排名也从29名跌至40名开外,其大陆第一的位置却稳定不变。这说明,中国计算机学者并没有向头部集中。

揭秘国内最硬核AI盛会:三大图灵奖得主齐聚,见证大模型里程碑!▲2018~2021年张宏江在Guild2Research榜单上的排名变化

曹岗也提到类似的问题,AI相关的图灵奖得主有十几位,其中却没有中国人。尽管中国AI的发展势头正欣欣向荣,但张宏江认为,还需要在原创性算法大系统两方面的突破上再使把劲儿。

技术的走向总是难以预判,真正的创新可能只是暂时被一些挑战所遮掩,因此原创性算法需要长期宽松而包容的环境;大系统则需要有目标的大团队,以问题为导向来探索出最好的方法。

而技术突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聚集。

北京的AI硬实力正在于此,一边背靠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科教资源,拥有大量的基础研究人才;另一边坐拥持续培养产业人才的百度、字节跳动、美团、滴滴、小米、京东、快手等大型AI公司。

这也使得坐落于北京的智源研究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这样的环境中,智源希望给AI学者提供更充分的交流平台,于是打造了纯公益性质的智源社区,各种线上线下的会议都会在智源社区发布。智源社区现有实名注册人数约五六万人,希望五年能做到10万人。

经验可以依仗岁月的积累,创意却是年轻人宝贵的天赋。为了让青年学者发挥所长,智源还推出智源学者计划,对重点人才予以精准支持。

该计划背后的设计理念,是给优秀的青年学者们提供得以荫蔽的屋檐。

张宏江谈到两点原因:“一是原创性的东西一定是年轻人多,二是因为年轻学者更难获得资助。”他希望这些年轻人,更多的空间,专注于立足长远的科研创新。

此外,对于想要创业的科学家,智源则将在下周的大会期间发布智源源创计划,帮助他们解决创业期间可能会遇到的技术与需求不匹配、原创团队与经营团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曹岗告诉我们,“源”字既有智源,又有创新的源头之义,智源希望很多科技成果能沿着研究路线慢慢走出来,变成真正的创业产品。

结语:AI技术薪火绵延

在时间纵轴上,学术长卷从来不是一人书写,AI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经过了60余年漫长的接力,才换来如今赋能千行百业的AI落地东风。

和有待创造的东西相比,已经创造的东西总是微不足道。当众多学者奔向同一目标,不断地潜心研究与交流思想,也许改变未来的创新之火,此刻已在酝酿之中。

附:2021北京智源大会专题论坛日程

揭秘国内最硬核AI盛会:三大图灵奖得主齐聚,见证大模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