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地平线王丛:AIoT万亿市场蓝图下的平台化工具愿景

芯东西(公众号:aichip001)
作者 |  温淑
编辑 |  心缘

芯东西5月18日报道,就在约三四年前,AIoT(智能物联网)还是时髦得令人陌生的概念;而如今,智能音箱、智能电视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标配

据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预测,相比2018年,2020年中国AIoT整体市场规模几乎翻了一倍、达到5815亿元,未来市场潜在空间有望超过万亿。

早在2017年,国内知名边缘AI芯片独角兽企业地平线就面向这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发布了首款AIoT芯片。

经历早期艰辛的技术攻关与市场培育,目前,地平线公司主打的两款AIoT芯片已经在智慧家居、智慧屏等多个场景中实现落地。

在地平线AIoT业务逐渐成长的背后,2018年就加入公司、现任地平线AIoT产品线总经理的王丛,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2018年,地平线公司创立刚满三年。彼时,拥有智慧金融领域创业经历、曾在阿里巴巴工作的海归王丛,因何与这家初创企业结缘?近3年时间过去,地平线又在AIoT领域形成了怎样的产品和企业生态?

5月25日,覆盖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设计、模型压缩、AI推理引擎、嵌入式AI芯片架构创新等主题的GTIC 2021嵌入式AI创新峰会将于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行。届时,王丛将带来《加速智能家居产业爆发,构建AIoT开放应用生态》的主题演讲。

在峰会前夕,我们独家对话王丛,了解地平线的AIoT业务有哪些底牌

独家对话地平线王丛:AIoT万亿市场蓝图下的平台化工具愿景

一、企业与个人“AI平台化”理想的碰撞

提起在AIoT领域从业的初心,王丛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希望AI能够成为普惠很多行业的平台化属性工具。而这种理念源自王丛在学生阶段时的思考。

2010年,王丛获得了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机学士学位;随后赴美国莱特州立大学攻读博士,主攻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问题。

在本科及博士近10年的学习阶段中,王丛接触到的学术和工程项目,几乎都需要针对项目要求进行特别优化处理。这种全定制性的AI应用,驱使王丛产生了对AI技术普惠性的思考。

王丛认为,要实现AI平台化,算法与硬件缺一不可。只做算法就一定没有护城河,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规律,仅做算法的公司最后往往会被上下游的硬件公司掉。他说道。

怀抱对实现AI平台性工具的愿景,王丛选择在2015年中断学业进行创业;随后还曾任职于阿里巴巴,负责企业智能客服业务。

同样是在2015年,地平线公司成立,并在2017年发布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系列芯片和面向AIoT应用的旭日系列芯片,计划为上亿物联网感知终端赋能。地平线公司的愿景与坚持硬件研发的宗旨,均与王丛不谋而合。

2018年,王丛因个人原因选择在京工作,有AI赋能愿景的地平线成为了他最好的选择。他总结道:可以说我加入地平线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独家对话地平线王丛:AIoT万亿市场蓝图下的平台化工具愿景

▲地平线获奖展示区实拍

二、不到四年发三款旭日芯片,引领AIoT商业加速落地

2017年至今不到四年间,地平线的AIoT芯片系列旭日发布了三代产品。

据王丛分享,在实际应用中,地平线AIoT芯片在算力、支持的算法种类等方面具备优势。以智慧屏应用为例,在应用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旭日芯片的智慧屏产品可以做到五六年不需更换。

在这背后,地平线团队保持着近70%的研发人员占比,同时采取了内部称为智能网联组织的研发人员架构。也就是说,针对某些研发任务,地平线会跨部门调动人员组成虚拟Team,以硬件、算法、IP等各领域人员组成机动队的形式攻坚克难。

这种研发模式下,旭日2在2019年发布,采用地平线自研伯努利1.0架构AI引擎(BPU),可提供4TOPS等效算力。

2020年9月份,地平线针对AIoT场景,推出了新一代低功耗、高性能的AI处理器旭日3,这款芯片集成了地平线最先进的伯努利2.0 架构BPU,最高可提供 5TOPS 的等效算力,有望加速推动AIoT商业化落地。

独家对话地平线王丛:AIoT万亿市场蓝图下的平台化工具愿景

▲旭日3芯片

三、强调软硬结合,构建AIoT开放应用生态

目前,地平线AIoT业务主打的旭日2、旭日3芯片已经获得应用,与多家国内头部的企业级客户进行了合作,面向会议室、电视、扫地机等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在产品硬件实力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软实力亦是地平线公司着重发展的能力之一。

首先,在芯片产品之外,地平线通过提供天工开物AI开发平台为用户赋能,主要提供AI芯片工具链、AI应用开发中间件、模型仓库、客户自建闭环等,帮助用户加速AI落地。

此外,在芯片设计、制造的阶段中,地平线团队中的算法应用研究人员亦在同步进行研发,旨在针对地平线芯片的特点找到最合适的神经网络架构、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设计算法框架等。

为了找准特定应用场景对解决方案的不同需求,地平线的算法研发人员会经常与客户探讨需求,以预判未来应用所需的算力、算法、带宽等。

同时,地平线亦会与国内顶级的模组厂商、第三方应用厂商积极接触,共同探讨拓展产品生态、满足下游需求的更多可能性。

得益于这种软硬并重的研发模式,地平线的解决方案可以较快速地形成业务闭环。王丛举例说:“征程5芯片流片回来,我们就可以把一整套业务算法跑上去。比如,拿到芯片的当天,我们就会把一整套自动驾驶的demo放上去。

结语:提供软硬件赋能工具,携手撬开智能物联大门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产业技术累积,中国乃至全球的AIoT产业正呈现井喷式的快速发展态势,进而为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变革。

同时,在AI技术落地到各个细分场景的过程中,供给侧需要重资产投入、产品所需性能快速迭代等现状,亦为各类AIoT企业带来挑战。

从这一角度上说,以地平线为代表的AIoT玩家既是市场的参与者、亦是开拓者。

面向这一万亿级别蓝海市场带来的机遇,地平线选择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底座,通过提供底层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来降低产业门槛,为客户企业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链条赋能。

在产业标准逐步完善、市场认知正在形成的过程中,提供平台化的AI解决方案,不失为一种与产业链玩家和消费者协同的互利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