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李水青
编辑|  漠影

中国AI产业的首波IPO(首次公开募股)小高峰,已势不可挡。

众人看到风口浪尖的“AI四小龙”戏码交替上演,上市将近,殊不知这条宽广的机器视觉赛道上有多少“黑马”,正在悄然超车。

来自深圳特区的云天励飞正是其中的一大强劲选手。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今年,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云天励飞完成了超20亿元的融资,并于9月启动上市辅导。这家深圳特区首屈一指的跨AI和半导体行业的独角兽,可以说是当下AI资本寒潮下的一个独特存在。

令人颇为恍惚的是,这匹2020年横扫资本市场的黑马在2014年还是深圳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企,短短六年后,却已成长为一家兼具AI算法、AI芯片与大数据平台的“全栈式”AI技术公司,跃升深圳特区的一颗“AI明珠”。

就在上个月刚刚过去的深圳特区40周年纪念之际,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入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一同入选的还有腾讯CEO马化腾、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等人。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这位长期活跃在圈内的技术派创始人不经意地走进大众视野,他是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归国创业的博士、中国第一款商用矢量处理器芯片设计者,实打实的芯片技术派

陈宁带领的云天励飞为何能在AI行业大浪淘沙的背景下,成为深圳AI行业的一大代表?又如何在2020年疫情“黑天鹅”和国际形势变迁下,稳拿20亿融资、冲刺IPO?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各路AI企业纷纷描绘造芯蓝图的氛围下,云天励飞早在2018年就成功流片了自研的AI芯片DeepEye 1000,云天励飞的造芯逻辑和真实进展如何?

近日,借陈宁参与2020高交会的机会,智东西有幸与这位鲜少接受专访的AI独角兽操盘手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对话。

一、逆资本寒潮,半年拿20亿融资冲IPO

“我们前些年没有冲到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上,所以在2019年所谓的资本寒冬到来,我们并没有明显的感觉。”

陈宁的语气坚定而谦和,技术创业派的少年气从他微白的双鬓中流露出来,但显然他也是一位精力丰沛、情商极高的管理者。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

2019年以来,关于“AI资本寒冬”的论调甚嚣尘上。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I企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接近35%,不足2018年的一半。有VC投资人说,“今年很长一段时间已经没看AI项目了”。

但云天励飞的处境恰恰相反。

“真正在AI概念很好的时候,我们好像也没有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多大的关注;反倒是今年,有不少的资本来主动跟我们对接。”

今年,云天励飞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两轮累计超过20亿元的融资;而在2015~2018年AI资本热钱涌动的几年里,云天励飞却鲜有披露融资记录。

不融则已,一融就是巨额级Pre-IPO。谈到许多人关心的上市计划,陈宁大方承认大家很快就能看到云天励飞的IPO文件。

陈宁说,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给科技创新类公司带来了面向资本市场的助力工具,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行业都在把握机会,拥抱上市。云天励飞比较特殊一点,是其中的一家融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于一体的跨界公司。

众所周知,IPO要求AI企业需要公布包括公司业务占比、营收数据、主要客户等许多此前鲜为人知的信息,可以说是AI明星的一瓶“卸妆水”。此前公布了IPO招股文件的AI企业可以说都是如临大考,在技术竞争力或商业模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压力。

那么面对IPO,云天励飞是否感到类似的压力?让我们先对云天励飞的主要业务有一个简单了解。

二、一家融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于一体的跨界公司

云天励飞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落地对许多行业人来说都有所耳闻。

许多人了解云天励飞,始于其在2015年打造的首套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深目”在龙岗落地,此后该系统被快速复制到其他区域和城市。2016年,云天励飞也将这套系统用到了双创周的安保服务中,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落地智慧安防行业的一大代表案例。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作为最早一批在中国落地机器视觉技术的AI创业,云天励飞的技术落地领域早已不再局限于智慧安防领域,而是遍布城市治理、交通、园区物业、零售、机器人、智能工厂等各行各业。

几乎每隔几个月,都能听到云天励飞落地的项目,比如助力崂山成功打造智慧安防社区;助力深圳龙岗启用AI算法训练赋能平台;为全上海最大的购物中心南翔印象城MEGA装上智慧的大脑……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可以看到,云天励飞在AI技术落地上已经有许多成果,尤其是To G领域扎得较深。

人们对云天励飞另一大印象,是其在2018年推出第二代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芯片DeepEye1000。

这款芯片采用新22nm FD-SOI制程工艺,单芯片达2.0 Tops可编程算力,具有2 Tops/W能效比,于2019年正式量产,可应用于智能安防、新商业、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超算等多个行业及领域。很多人,从这个时候了解到云天励飞也是一家涉足半导体的企业。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其实,云天励飞自成立之初就一直专注于芯片的研发,早在2016年,云天励飞第一代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处理器NNP100的研发完成,至今已经完成4代处理器架构的迭代开发。

陈宁告诉我们:“从公司获得的评价来看,资本市场在回归理性,还是会回归到企业的本质,就更加重视原始的技术积累、创新的核心技术壁垒。我们正是具备了算法芯片化这样一个多年的核心原始技术积累,形成了技术壁垒。”

的确,纵观当下AI行业,玩法已经悄然改变,算法已经不再是人工智能企业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芯片载体越来越重要。

而从近期的AI上市潮来看,研发芯片,似乎成为AI创企吸引资本的业务标配。已披露科创板招股书的云知声和依图科技,已启动上市辅导的云从科技、以及已启动Pre-IPO轮融资的思必驰,均涉足AI芯片研发。

一时间,AI企业们都风起云涌地讲起各自的“造芯故事”,一方面让人们看到整个AI行业向前行的志向和风范,另一方面也引发市场的隐忧。

这些AI企业许多是算法起家,他们能否玩转更加高精尖的半导体技术逻辑?是否组齐关键的半导体人才团队?从商业模式来看,公布了财报的几家AI企业都面临动辄几十亿亏损,他们能否忍受半导体行业更庞大的资金投入、更高风险和更长的回报周期?即便芯片造出来了,能否真枪实弹地带动AI业务的上扬?能让多少企业愿意用这款芯片……

这些问题都值得AI行业思考,也是云天励飞在IPO后可能面临的拷问。

三、十多年“芯”探索,从草根到深圳“AI明珠”

如何看待AI企业扎堆造芯的现象?

陈宁说,自己不能说别人造芯怎么样,只能谈谈自己造芯的感受。他直言:做芯片还是很辛苦的事。

(1)DeepEye 1000横空出世,背后是十五年的芯片原始积累

陈宁回忆,在2005~2006年期间,自己的团队是在设计多模融合的通信芯片,当时的目标是去处理2G、3G、4G、Bluetooth及各类Wi-Fi,通过软件切换的方式高效承载这些移动通信。

“虽然做的领域行业当时用到的技术不一样,但是在芯片设计流程、理念方面,我们其实有长达15年的一个沉淀和积累。”

陈宁也坦言,即便如此,团队在进入一个新的神经网络处理器的领域时,从2015年到2018年也经历了三年的磨合和迭代,2018年成功流片。也就是说,DeepEye 1000横空出世的背后,是十多年的芯片技术原始积累。

(2)感谢深圳草根创业沃土,点燃云天的创业火种

陈宁的团队于2014年来到深圳,一同到来的还有他们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设计的项目。

当时,全球AI芯片产业才刚刚起步,神经网络处理器还是非常新的理念。要知道,国际巨头谷歌也是在2014年收购Deepmind之后才投入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张量处理单元)研发。

陈宁的团队诚惶诚恐地带着这个项目申报了深圳当时的一项重要比赛。令陈宁万万没想到,在这一轮比拼中,陈宁的团队一举摘得桂冠,同时收获了高达数千万元的资助。

陈宁回忆起那段经历依然十分感慨,他说,在当时比赛的答辩过程中,不一定所有评委或者专家都能理解(神经网络处理器)这个理念,但深圳这个城市的包容就体现于此,居然给予云天励飞这样一个初创团队这么难得的机会。

由此,云天励飞不仅获得事业的第一笔重要的千万级启动资金,也获得了极大的鼓励。而后,云天励飞提前两年完成这一重要项目的验收,而这家AI新秀的算法芯片化故事才刚刚开始。

据悉,流片一年后就大批量产的DeepEye 1000很快被应用到了众多场景中。此外,在Moss芯片平台的支撑下,云天励飞的AI芯片具有极高的灵活度,芯片可以与云天算法、硬件组合,也能和任意第三方算法、硬件快速适配,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快速组合。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比如近日,云天瀚科技就将其指静脉生物识别算法与DeepEye 1000融合,打造出指静脉生物识别软驱盒子,目前已适配信创高安全PC应用,并实现批量出货。

不得不说,众人惊叹这家2014年才刚刚成立的企业造芯如此顺风顺水,殊不知背后的基因是团队十几年的在通信造芯领域甘坐冷板凳的积淀,也离不开深圳特区播下的一颗技术创新种子。

(3)资本进入晚,团队都是工程师

陈宁坦言,云天励飞和其它的团队有一些不太一样,就是在早些阶段,团队里一直没有做资本的人。大家都不懂资本,基本上都是工程师。

正是这种芯片技术背景,使陈宁最开始的创业思路都不同于其它的AI创企。直到2018年,云天励飞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融资团队,也是而后两年,公司融资才有了起色。

重技术研发的AI行业也面临亏损居高不下的问题,引起市场忧虑,这从近期几家AI企业披露招股书中动辄几十亿的亏损中可以略知一二。云天励飞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陈宁认为,一方面,做AI芯片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需要实现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真正把投入的这些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产品,体现在市场上。而就云天励飞来说,十分坚定数字城市和人居生活两条赛道。

在这两条赛道上,云天励飞已经越做越广,越做越深。在2020高交会上,云天励飞展示了在富士康园区实现全AI化的方案,在深圳书城落地的AI书籍推荐系统,在深圳试点打造的常态化疫情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而这些,只是云天励飞在智慧安防、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零售等各个领域广泛技术落地的很小一部分。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四、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当智东西问道,在云天励飞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投入最大的是哪一块?

陈宁说,还是“算法芯片化”核心的能力,以及基于算法芯片化的一个自进化城市智能体体系框架的打造。

算法芯片化是一套“算法和芯片设计流程深度融合”的理念。在陈宁看来,“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它是一个设计理念和流程,是基于设计者对算法的深刻的理解,把里面共性的这些操作提炼出来去设计你的芯片的架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于许多其它AI企业“从AI算法做到芯片”的做法,云天励飞一开始就选择了算法与芯片融合发展的路径。

对话云天励飞CEO陈宁: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

“所以你必须得理解的算法和算法应用的这些场景以后,才能去定义你的芯片的架构,它是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流程。”

以云天励飞的第一套动态人像识别系统为例,当时,云天励飞就定义好了不同的场景下,用软件定义终端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确保它在不同场景下采集上来的数据和预处理的这些算法,符合这个场景云端的算法分析的需求。

场景定义算法、算法定义芯片。陈宁告诉智东西,云天励飞的算法就是在真实的场景下打磨和训练出来的,因此才会在实战中有突出的表现。基于这些成熟的算法,云天励飞打造出来的芯片,才会更贴合场景的需求。

在陈宁认为,这种算法芯片化的思路是云天励飞跟其他家最具有差异化的地方。据了解,为了支持算法芯片化,目前云天励飞已拥有三大AI技术平台——Arctern算法平台、Moss芯片平台和Matrix大数据平台,构建了完整的AI技术链路。

其实,陈宁的造芯思路非常朴素。

陈宁说:“我们希望把我们的神经网络处理器打造成最懂应用的AI芯片。如果AI芯片懂应用,就能打通各类行业的接入标准,快速促进AI的算法和芯片融入解决方案;如果AI芯片懂应用,有效算力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降低成本。”

可以看到,云天励飞跟其他家(造芯)相比,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落地。

结语:AI上市大考来临,谁有真“芯”实力?

通过与云天励飞CEO陈宁面对面对话,我们发现这位技术出身的企业家身上既闪现着对自身技术路径的强烈自信,又流露着创业的情怀,也发现了这家看似平步青云的AI企业背后,是十几年甘坐冷板凳,由此积淀的原始芯片技术基因和能力积累。

每一次科技的风口都会涌现出许多泡沫,也同样沉淀出具有革新力量的技术方案和企业。AI被认为将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AI产业不会因为小的风口或寒冬而改变大方向,因为AI产业本身的逻辑会支持它走在正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