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李水青

2020年4月8日,零点钟声一响,离汉通道缓缓开启。黄鹤楼下又见车水马龙,东湖边城市光影久违地律动。走出漫长而荒凉的疫情封锁,武汉,这座有着“火炉”称号的城市依然挺拔、骄傲。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随着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整个湖北交通全面恢复。凭借湖北健康码“绿码”,人们可以安全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城市,见到亲人朋友,回归工作岗位。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一码通行,这种“举重若轻”令世人感到震惊,而背后中国技术强有力地推动着人们通行的步伐。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建议,其他国家政府也应考虑采用中国式的“数字密切接触追踪”。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作为一个湖北人,我也刚刚经历了从家乡返回北京复工的旅程。北京市的防疫管控的严密程度几乎不亚于武汉,这与首都角色的特殊性相关。现在,返京政策还在层层加码,从武汉返京的人除了需要健康码,还需要“双重核算检验”。

我不是武汉人,不过作为一个老家在湖北(襄阳)的疫区人,返京之难很多人可以想象。我经历了前期的煎熬,也提前预想了流程繁杂和路途磕绊……但意外的是,一条来自10086的短信、一个“京心相助”小程序、一个健康码,却让一切变得简单起来!尽管这背后的努力和运作链条可能并不简单。

回顾返京旅途,一路关卡严谨,却是每到一个集散地都无缝衔接,接送人员精准地叫出我的名字,提供最及时的服务。我还遇见一位北京当地的司机师傅,他特自豪地告诉我,这些天一个情况异常的人也没发现……在这背后,是纵跨南北两地的街道、社区、铁道、电信等多部门的重重闭环和“数据跑路”的链条,我深深感受到大数据技术正全方位地改变着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在疫情封锁解除后,先前危重疫区的人们出行的真实情况如何?湖北这个亿级人口省份解除封锁背后的数字密码是什么?“举重若轻”之下有着怎样的技术自信?通过记录和一些浅显的思考,我希望向各位读者呈现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80秒回顾武汉解封时刻

一、湖北返京路

3月23日深夜,一条短信提醒我,在“京心相助”小程序上申请返京。我一个激灵坐起来打开“京心相助”微信小程序,填写了社区信息和返京申请。填完信息揉眼一看,发件人不是别人,正是“10086”。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移动通信运营商?我猜想,或许是相关部门联合运营商,通过电话归属地和迁徙大数据筛查发现了我迫切的返京需求。国家还是念着我的。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去年底,我从北京回到湖北老家过年,却因疫情滞留多时。元宵节后的一个多月我就一直打听返京复工政策,眼看着身边的人们回到了广东、浙江等地,北京那边却没有消息,车票也没有音讯,很焦急。之后,当知道只用在小程序上填报申请,就能在家等返京通知后,异常激动!

等审批的日子就像等高考成绩一样焦急,终于,3月28日开始,北京街道、社区、防疫办的工作人员纷纷给我打电话核实信息,我感觉应该快了!关于我的一条返京大数据链条也由此启动!

3月29日上午,中国铁路12306给我发来短信,30号开往北京的G4834趟高铁安排上了。更神奇的是,京心相助已经让铁道部门把票给我定了,让我在2小时内点击链接进行支付!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京心相助”小程序上审核通过后,12306同步更新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襄阳东站,目送爸妈离开的背影后,我就检票进站了。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向工作人员出示绿码,然后从红外测温仪前面走过进行测温,经过安检后,我的健康码应用上打上了“已进入”的标签,我登上了开往帝都的专列。沿途没有上来新的乘客,不到五个小时我们就抵达了北京。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下午6点半左右,高铁停靠北京西站。走下高铁,我提着行李箱步伐越来越快,正担心找不到组织,长廊出口一块醒目的大红牌子闯入眼帘,上面写着“欢迎回家”四个大字,旁边,朝阳、通州、海淀等各个地区的“接车小组”一目了然,我的心一下子落了地。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很快,我找到了海淀区“大本营”,大本营中穿蓝背心的志愿者给了我一个“欢迎回家”的标签贴在臂上。这时,还没从迎面而来的“感动”中缓过神来,我就跟着大部队被带上了海淀区大巴,真快!上车后,大巴车上的负责人说,68人,齐了!出发!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而后,我们被送到海淀区集散点,交接给各个街道办。我走到中关村街道的据点,还没反应过来,一个科员大哥就迎面而来问道:“你就是xxx吧?这边出示一下身份证。”我还在想我的脸上写的有名字吗?科员大哥已经非常娴熟地帮我测量了手腕体温。转念一下,或许是社区这边早就收到了我的信息、照片,并部署好了精准接车服务。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最后一站,就是乘坐街道小巴车回社区了。小巴车司机大哥是个胖胖的北京人,他特自豪地对我说:“我今天拉了五趟!这几天回来的湖北人都没发现异常!”

我也冲他开心,心里推测,所有的审查工作在返京者前期返京申请环节已经完成,对接铁道部门买到票的人已经能很大程度保证安全了,加上返京途中的各部门链条的闭环,一张数据网可以说是严防死守。

天慢慢压黑,我也到达社区,社区负责人同样是一口叫出了我的名字,并提醒我在居家隔离的14天里,需要在京心相助上每日打卡。从社区第一次联系我到现在,终于在这里有了闭环。回家后,我的湖北健康码也自己过渡到了北京“健康宝”,状态变为居家观察,“数据跑路”也有了闭环。

想象中的返京,申请流程会是繁杂的,返京路途会是磕绊的。但是,这次的体验却让我感到流程简单、过程顺畅,真正需要我着手操作的,基本只有“京心相助”小程序。这个轻巧的“京心相助”小程序,也成了我的“好奇探索之旅”的一把钥匙。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经过身份验证后,可以在“京心相助”小程序中申请返京专列

当我启程,我的跑路刚刚开始,数据的跑路则已经接近尾声。自我接到10086短信,登陆政务小程序的那一刻起,就像是激活了一局游戏,直到我在北京成功完成隔离,铁道、社区等各个部门的业务闭环纷纷完成,一场数字的交通流转也告一段落。

二、小程序背后

轻巧的政务小程序背后,是一整套数据串联起了各个社会职能部门。跨越湖北和北京不同行政区域,防疫指挥部门、街区社区、铁道部门、公路部门、企业单位、通信部门等各种部门统统汇聚在此,披着“京心相助”的马甲为人们提供服务。

迫切想要返京的疫区人在这里的“柜台”进行身份识别,提交申请。再也不用甩腿往各个部门跑,反复打电话、打传真,只需要填好信息,在家静静地等安排。“数据多跑路了,群众就少跑路。”

“京心相助”背后的推动者是谁?

据悉,“京心相助”应用由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组主办,北京市大数据中心支持。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在去年12月才刚刚挂牌成立,当天同时发布“拳头”应用——“北京通”APP 2.0版。虽然大多数人所用的”京心相助“都是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版本,但”京心相助“也是”北京通“中的一项子应用。无论支付宝、微信小程序还是北京通,都只是“京心相助”服务的一个入口。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北京通APP2.0具备亮证、办事、查询、缴费、预约、投诉、通讯等7大类功能,涉及650项重点政务和公共服务。北京通APP横向打通数据,纵向穿透应用,以此为基础内容的百度、微信、支付宝等相关小程序一起发挥功能。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而在这一系列应用背后,来自两大数据系统的支持。一是北京市大数据平台,一是北京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揭牌当天,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唐建国表示,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以建设城市大脑为己任,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把北京建设成一个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城市。不到一个月后,一场疫情让年轻的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和数据平台迎来了“大检阅”。

除了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和移动公共服务平台,“京心相助”还离不开背后一大神器——“健康码”应用。2020年春节刚过,余杭市公务员和阿里研发人员就开始着手研究一款便捷的电子凭证,健康码应用横空出世。

健康码在而后几个月成为很多地方人们通行的唯一证明,甚至十八线小城的大爷大妈见面后问的都是,你是绿码吗?凭借这么一个小小的绿色二维码,人们可以随便去上班,去超市、医院。

武汉解封的底气!一个湖北人的回京经历告诉你大数据多厉害

健康码是一个有状态的电子通行证,健康码系统会记录用户的打卡位置。按照支付宝健康码的原理,用户每到一个地方,健康码被扫一下,到过的地方就会记录地清清楚楚。如果用户接触过的人有谁被确诊,该用户的健康码也会自动变成黄色,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也就是说,只要任何一环出了问题,用户的健康码都会发出最及时的信号,保障周围人的出行安全。

健康码成为整个社会从暂停过渡到复工复产的有力保证,也是各地各部门依托“京心相助”等小程序,就放心放疫区人进出的一大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在我的返京历程中很多服务细节中其实都渗透了大数据智慧。比如,最先给我发信息的10086,大概率采用了电话归属地及行动数据对我的返京需求进行预判;自我在小程序上认证比对了人脸后,没到一个环节和闭环,工作人员都能迅速地认出我、服务我……

三、行走在社会数字化变革浪潮中

什么是智能城市?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最朴实的就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对于背后的技术情况,一位大数据行业的业内人士说:“技术都是现成的,无非是打通行政组织间的壁垒。

长期以来,这种壁垒或者说”数字烟囱“,也被认为是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一大难点。以城市治理为例,城市各部门的数据平台之间十分割裂,比如财税、交通、公安等各系统都有不同的平台,其中对同一事物的编码名、格式都不一样,同时数据使用权限标准不明晰,因此当老百姓要办事的时候,往往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辗转,办事效率低。

一场疫情在许多场景按下了暂停键,却对城市数字化转型按下了快进键。比如”京心相助“正是多部门数据协作的结果,北京通APP背后的“北京市大数据平台”汇集和提供海量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北京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则致力于将标准化的数据进行打包,负责汇集和提供各种服务的基础能力和服务接口,从而实现了抗疫业务部门的互通互动。

当然,这种数据化变革并不是在疫情中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

以去年12月推出的北京通APP 2.0为例,其在更新前已经具备社保查询、看病挂号等众多功能。在更新后,更在打造“零证明城市”,通过市大数据平台汇集与证照相关的数据,经过身份认证、活体检测、人脸数据对比等安全保障机制后,向用户推送并集中展示相关的电子证照。

据悉,目前“北京通”已经汇集了包括身份证、居住证、结婚证、驾驶证、户口簿等55类证照,总计7200余万条数据,有望消除既往被社会诟病的诸多证明难题。

从“湖北人返京”这一疫情防控的侧面,我们看到了国内城市大数据治理的一大缩影;从以“北京通”为代表的大数据城市治理工具,我们看到了中国智能城市发展的真实节奏。根据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发布的《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显示,北京市大数据发展总指数名列全国第一。

当然,除了北京,各个省市地区都基于长期积累,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化防疫应用。比如湖北健康码、鄂汇办APP中的应用等。鄂汇办APP早在2018年9月就上线了,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湖北省楚天云公司开发。据了解,湖北省楚天云公司是全国第一个专为政府提供电子政务、大数据服务的公司,在2015年就已成立。截至去年5月,“鄂汇办”APP已汇集便民服务190项,涉及24个省直部门。

除此之外,上海、浙江、广东等城市的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也走在前面,重庆、山东等地区的智能城市建设也早已起步,但限于作者本次的体验在此就不做深入解读。

结语:疫情催促社会数字化变革

一省解封,一城开放,一码通行,牵动的却是整个中国人的心。大数据技术是真的彻底地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这种作用在疫情中被很好地凸显了出来。最朴实的感受是,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就能少跑路。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紧急需求下,政府、企业的数字化变革获得了强大的动力,从而冲破了重重物理的和无形的壁垒和烟囱。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来自于长期的技术积累,来自于管理部门与科技企业的协作。在疫情完全稳定之后,相信这种高效、利民的工作方式会成为常态。